导读:血蚶应该是很多人都挺喜欢的一种海鲜吧,它其实在江浙、福建等沿海的地方是十分常见的,血蚶不仅十分美味,营养价值也极高,因此很受欢迎,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血蚶的做法吧。
1、买新鲜的血蚶,我去市场买的还会活的。
2、放少许盐养养。
3、来回晃动,让摩擦力把蚶表壳洗干净。
4、锅中烧水,水开之后关火,立刻倒入蚶,部分开口立马出锅。
5、用冷水过凉,装盘,配上蘸料就可以吃了。
查看详情>>
中国血蛤的蛋白质含量为鲜质量的10.59%(占干基质量的60.23%),粗脂肪占2.62%。所测得的17种氨基酸为614.677 mg/g,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.05%,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3.35%。脂肪酸的含量也很丰富,共测出10种脂肪酸,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所测出脂肪酸总量的(UFA)所占比重为63.52%,另外,中国血蛤还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,因此可以认为,中国血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
查看详情>>
食用血蚶需要煮熟。
血蚶煮不熟含有细菌,血蚶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,耐热性比较强,80℃以上才能杀灭。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,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。一般来说,在沸水中煮4-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。
查看详情>>
血蛤不是一种太大众食物,不识血蛤的人看到血淋淋画面,总是下意识的贴上“可怕、恶心”等标签,甚至有些人觉得生吃血蛤都是变态 。而我就是那个对血蚶爱到狂热的人,掰壳掰到指甲微痛,都毫无不在意。而且我认为吃蚶不仅是吃蚶肉,那一口血水也是关键。若是能抛开狭隘的饮食观放胆一尝,就会发现天外还有一片天。
查看详情>>
用筷子将血蚶与盆底隔开,因为血蚶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,吐出来的沙子,直接沉底了,悬在中间的血蚶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。
买血蚶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,溶于清水中,营造海水的味儿。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,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,最后将装满血蚶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,再滴几滴麻油,2-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西会有很多。
查看详情>>
血蚶没煮的话,你可以在脸盆里倒点水,然后把血蚶放在脸盆里就可以了,当然放在冰箱的话,只能放在保鲜那,不过不能放置太久。
有人喜欢把洗净的蚶,逐颗用铁筷夹住,放在炭炉上煨食。这种食法,自然比水焗好味,但手续颇为人忽略的是,蚶壳掀开时,往往有一小块沙泥附在肉柱边,食时应加留意,轻轻将其抹去,免至将其吞入肚内。
查看详情>>
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红素,故蚶肉呈鲜红色,有人为了品尝美味,就喜欢吃半生半熟的泥蚶,但这种吃法是很危险的。因为没有煮熟的泥蚶身上还带有传染性肝炎病毒,一旦食之,就有可能给人体传上肝炎。所以,千万不要食用半生半熟的泥蚶。
查看详情>>
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
血蚶本性寒凉,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,比如空心菜、黄瓜等蔬菜,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、冰水、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,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、梨等性寒水果,以免导致身体不适。
不能与啤酒、红葡萄酒同食
食用血蚶饮用大量啤酒,会产生过多的尿酸,从而引发痛风。尿酸过多,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,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。
查看详情>>
血蚶,学名“泥蚶”。海南人就称它为血蚶,广府人称它为“蛳蚶”,潮汕地区的人们则习惯单称为“蚶”。蚶属于软体动物的“瓣鳃类”,它的介壳形状,作心脏形,两壳质厚而隆起,左右同形,表面有垄沟,如瓦屋棱,约有三四十条,均由壳嘴而散射。肉柱紫赤色,多血,味极鲜美,嗜好之者,把它视作廉价的补品,下酒的佳肴。因其汁水如血色,故名;又往往因其壳色白如雪,常讹为「雪蚶」。
查看详情>>
其实这两种蚶非常好辨识,与血蚶相比,毛蚶个子更大,外壳没有血蚶那么白,并且有扎手的短毛,肉质也更为粗放,不如前者细腻嫩滑。血蚶的味道更鲜更滑,因此价格也更高,如果下一次去到江浙海边人家,不妨试试看,或许从此爱上它。
查看详情>>
文章列表更多
相关知识
|蔬菜 | 水果 | 肉类 | 水产类 | 杂粮类 | 茶饮 | 维生素 | 营养汤食 | 火锅 | 香蕉减肥 | 苹果减肥 | 瓜子 | 香蕉 | 西瓜 | 木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