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过节我们中国人都有走亲戚的习俗!那么不少人困惑,过年为什么要走亲戚呢?关于,春节为什么要走亲戚?过年为什么要走亲戚?5号网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!
走亲戚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,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。春节走亲戚、回娘家,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。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,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。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,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,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,在香味中浴着,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。
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,并有“初三姥娘初四姑,初五初六看丈母”的说法;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,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,而且多是“先看丈人再看舅,姑父姨父排在后”;从这种演变上看,生活节奏在加快、妇女地位在提高。正月初二、三,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
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,走亲戚不能不带礼物,礼品各个时期各有特点。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一般是带馒头、包子、糕点、肉类、鸡蛋、烧酒等;八十年代末,是桃酥、罐头、白糖、柿饼、烧饼、蛋糕、美酒、蜂蜜等;九十年代,除了酒以外,鱼肉、奶粉等也开始盛行;二十一世纪,多是水果、奶、茶、等;雅一点的,还有鲜花、书籍、音乐唱片等。
过年走亲戚既可以增进感情,又可以拿压钱!人们过年,过的是农历年。农民一年到头辛苦繁忙,只有在过年时有空闲时间,加上过去交通和信息很为不便,亲戚朋友也无暇往来,因此过年时间成了老百姓调剂休息和走门串户的最佳时间,借此“走亲戚”的机会,一方面促进亲戚朋友间的感情交流,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间来往成礼的传统。
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:外甥走姥姥家,闺女携婿走娘家,然后是去姑、姨、姐家。除特殊情况外,都要回拜。民间有“初一初二娥媚月,初三初四好拜节”之说。大年初一,晚辈向长辈拜年。大年初二,女婿必须到岳父、母家拜年。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。
过年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,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,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,在香味中浴着,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。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,并有“初三姥娘初四姑,初五初六看丈母”的说法;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,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,而且多是“先看丈人再看舅,姑父姨父排在后”;从这种演变上看,生活节奏在加快、妇女地位在提高。正月初二、三,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
走亲戚有时候会送一点点心,然后自己在加个礼物盒子,除了农村上岁数的人还沿用老辈子那种细篾笸箩外,中青年人都时兴携带一种提篮子,上档次的有的用一种木质点心盒子。现如今,人们走亲戚干脆不用携带这些自家的工具了,到超市选购好礼物以后,服务员用塑料袋就把礼物给包装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