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眠药是许多有失眠问题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,不过是药便有三分毒,长期服用肯定会有一定的副作用,我们来看看究竟有哪些危害 !
据悉,此研究是用健保资料库进行分析,以「BZD类安眠药」药物码与「癌症」诊断码做相关性统计的结果。医学院的教授,加上国家级的资料库,民众或许因此而认为此研究结果可信。
说起做研究,我个人就念到医学博士。念过生物统计的人都知道,「相关性研究」(association study) 不等于「因果关系」(causal relationship),加上有太多的「干扰因素」(confounding factors) 从健保资料库里根本看不到,有相关就只是「统计上」有显着,不见得是「事实上」有关,更不能铁口直断说两者有因果关系。
在医学研究的数值统计方面,普遍将相关系数订在P<0.05;白话来说,就是「因偶然而呈现统计显着的机率」为5% (亦即 1/20)。如果P值跑出来小于0.05,那麽因为蒙到而误认的机率小于1/20,反过来说,可能为真的机率就是九成五了。以这样来说,应该算很严谨了吧?
然而,做过研究的人都知道,要弄出P<0.05结果不难,多跑几次就好。就像求神掷筊,求到神筊的机率是1/4。掷一次掷不出,怎麽办?答案就是--多掷几次!直到神筊出现为止。如果研究者把一个群体对20种因素,逐一做相关性统计,以机率而言,约可抓到一个因素呈现统计显着。所以,只要研究者「有心」,要有所谓的「结果」根本不难。因为,最难的是于判断此结果到底有无实际意义?有否被其他干扰因素而导致误判?
像是:病患在癌症确诊前,因为身体状况变差,睡眠出现障碍而就医,开始服用安眠药,後来才诊断出癌症,我们能就此推断安眠药导致癌症吗?何况,癌症通常会造成疼痛与身体不适,合并失眠相当常见,病患服用安眠药并非罕见,用常理就能推想安眠药与癌症会呈现统计相关。
研究者必须先考虑现实状况,逻辑上是否合理,研究结果推论的极限,最後才写下结论。如果研究者看到统计结果呈现显着相关就大喜,立刻发表论文且召开记者会,恐怕影响愈大,造孽愈重。按照此新闻内的论文逻辑,癌症患者几乎都吃饭,统计起来吃饭与癌症相关,呼吸空气更加相关!我难道可以据此呼吁国人,别吃饭也别呼吸,不然会得癌症?!
另外,以如此庞大的健保资料库跟诸多癌症比对,应该也有不少癌症与安眠药出现「负相关」(吃安眠药者癌症发生力较低),难道就可以推断安眠药对罹患某些癌症具有「保护力」?!可惜,这类数据与作者原有立场矛盾,对作者想要发表的数据打脸,因无耸动力,缺乏新闻价值,往往就被作者压下不提,民众自然无从得知。
安眠药,尤其是苯二氮平(BZD)类的,已经上市几十年,使用人口以亿万计。如果真有致癌的疑虑,早应在欧美各先进国家被禁用,至少也会被发布警语。但,至今台湾的精神医学会,药物主管机关都没有接到相关资讯,民众毋须因错误的研究结果而到恐慌,先搞乱了自己的生活。
除此之外,拜媒体之赐,民众也常担心常吃安眠会导致「失智症」,这恐怕也是「因果谬误」的问题了。像先前文章中提到的,阿兹海默症的病因是变性蛋白在脑中堆积,而睡眠期通常是脑部的清运时段,此症患初期就常出现失眠,睡眠缺乏而脑部废物清运不佳,造成变性蛋白堆积。所以,是「失眠导致失智」呢? 还是「失智的前兆是失眠」?但目前治疗「失眠」通常会服用「安眠药」,如果不详加考虑逻辑是否合理,很容易就犯了「因果谬误」,跳开失眠的影响,直接推论安眠药会导致失智了。
那是当然的,副作用的定义就是--「想要的效果」以外的都算是。可以说,有疗效的药物,都会有副作用。
请猜猜看,安眠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何?答案是--「嗜睡」!想不到吧? 虽然安眠药的疗效就是想睡,但也有人认为「嗜睡」是副作用啊!
安眠药当然也有其他的副作用,例如:步态不稳、眼睛模糊、无力......但是每个人的都不一样,少部分很严重,而大多数没感觉。副作用严重的可以请医师换药,或是调整剂量,通常就能得到相当的改善。
我的临床经验上,病人比较介意与抱怨的是「记忆力」变差。这其实也是可想而知的,安眠药作用在脑神经的接受体上,降低神经活性,而使人入睡。长期服用安眠药,对于脑神经长期压抑,很有可能使神经反应变慢。
「明明遇到熟人,却叫不出名字。分开之後,才瞬间想起对方的姓名。」「明明想去买某个东西,一转身就忘记了。从商店回来,才想起来忘记买。」「就看到前面的车子急停,我也跟着煞车,却还是撞了上去!」所以,安眠药果真不好罗?这恐怕又犯了逻辑上的错误。我们必须先考虑失眠的影响,在考虑安眠药的影响,才能比较出安眠药到底该不该用。
我请问过失眠病患,连续失眠比较伤脑?还是,服用安眠药比较伤脑?病患绝大多数都说是前者,如果以严重度打分数的话,失眠是10分的伤害,服用安眠药後虽不完美,但伤害度降到3分,至少日常生活还能运作,工作还能完成,偶尔的小小不灵光就算了。
在「完美的」安眠药还没有出现之前,最好的用药方式就是「有必要才吃药」,能睡就不用药;再者,选药选「药效愈短愈好」,醒後药物已经代谢完毕,少残留为宜。这样就能将安眠药物对神经抑制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