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巴西等地寨卡病毒频发,多个国家地区均有疫情,外出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多加防范,特别是有宝宝的家庭。那么什么是寨卡病毒,对宝宝有什么影响?
近期,蚊子叮咬传播的寨卡病毒正在巴西引发疫情,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小头症的病毒。尽管巴西卫生部已警告前往该国的孕妇要先行咨询医生,但里约奥组委和巴西旅游部均表示,该病毒不会给里约奥运会和巴西狂欢节这两个大型活动造成影响。
与埃博拉病毒一样,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。寨卡病毒感染者中,只有约20%会表现轻微症状,如发烧、皮疹、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,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。然而,如果孕妇感染,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,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。
“寨卡”是乌干达语“Zika”,意思是“杂草”。1947年,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,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。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。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。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,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“寨卡病毒”。1948年初,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。血清学研究证实,人类也会被感染。“寨卡病毒”属于黄病毒家族,与乙型脑炎病毒、登革热病毒、西尼罗病毒近亲。1956年,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。后来的调查发现,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(特别是猴子)中广泛流行。
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,属于人-畜共患疾病,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“寨卡热”。蚊虫叮咬人后,大约经过3~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。
寨卡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、头痛、疲乏、皮疹、关节痛和结膜炎,手掌和足底红肿,口唇干裂,舌红如草莓。
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,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,流行地区也相似,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,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。
寨卡热为自限性疾病,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,发病后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休息,症状一般持续2~7天自行好转,无需住院治疗。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生免疫,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。
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,主要是消灭蚊子,防止蚊虫叮咬。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,最爱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、盆、瓦、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孳生。因此,要“翻缸倒罐,清除积水”,消灭伊蚊的孳生地。目前我国还没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,但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者,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