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6-01-05 13:54:39 作者:lj
大肠癌这些年来随着大家的生活习惯的变化,饮食也越来越西方化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这类疾病,那么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的人们,预防大肠癌才是关键,应该做到以下的几点。
高居日本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是大肠癌。相对于一九五五年每十万人有四.八位病患,2010年提高到三十一.四人,经过半世纪约激增六.五倍。发病年龄以六十几岁居冠,其次是七十几岁、五十几岁。四十多岁的人也不可大意。
大肠癌病例增加的主因是饮食习惯急速西化,尤其以动物性脂肪(鱼类除外)为中心,采取高脂肪饮食。谷类、蔬菜、水果的摄取量也降低了。
大肠位于消化道末端,成人的大肠长度约一.五到二公尺。如下图依序由盲肠、结肠、直肠构成。最容易发生癌症的是直肠跟S状结肠,但近年来升结肠癌有增加的倾向。
大肠癌从大肠黏膜开始发生。目前发现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大约有一百种,最早引发大肠癌的叫作「APC基因」。人体本来会修复异常细胞、防止继续增殖,但如果APC基因缺乏活动力,就会产生息肉。息肉本身是良性肿瘤,不会产生问题,但如果细胞复制的「KRAS基因」活化,息肉就会长大。接下来异常的细胞会促使正常细胞凋亡,一旦体内担任警察角色的「P53基因」失效,癌细胞的前身就会残留下来变成真正的癌细胞,浸润组织。癌症就是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发病。
像这样基因变异累积,上了年纪以后癌症发病的机率就会提高。不过,少数由于P53基因失效,使正常黏膜忽然罹癌的病例叫作「原发性癌症」。
另外,也有天生就容易发生APC基因变异,产生大量瘜肉的病例(即家族性大肠瘜肉症)。这种类型在年轻时罹患大肠癌的可能性高,要多加注意。遗传性大肠癌虽然只占五%,但亲戚中如果有多人罹患大肠癌,就要特别留意检查。
癌症在黏膜内产生,还没有进行到黏膜下层。
癌症在黏膜下层,还没有转移到外肌肉层,也还没有转移到淋巴结。
癌症超出大肠的外肌肉层,进行浸润,尚未转移到淋巴结。
与侵入的深度无关,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。
癌细胞转移到肝脏、肺脏等其他器官,扩大到腹膜。
当粪便通过S状结肠与直肠造成刺激,癌细胞出血,血会附着在粪便表面(血便)。下血是排便后血液流出。罹癌部位离肛门愈远,血的颜色就愈深。鲜血量多较有可能是痔疮,但不可自行判断。一定要接受专门医师诊察。 距离肛门最远的升结肠与横结肠癌,在粪便还是流动状时就已经出血,混在粪便中,完全没有感觉。也有因为贫血接受检查,结果发现是癌症的例子。
癌会使肠道变窄,容易便秘。为了排便,肠道蠕动会变得频繁,也有不少腹泻与便秘反覆交替的例子。粪便会变得很细,甚至像兔子的粪便一样细。
由于癌会让肠道肿胀或发炎,造成腹胀、食慾不振、腹痛、想吐、觉得有硬块等症状。症状恶化也可能引发肠闭塞。 这些症状出现表示癌症某种程度正在进行,初期几乎没有自觉症状。为了早期发现,过了四十岁以后就要积极接受检查。
用小棒将二次不同粪便的表面数个地方削下,装入有特殊溶液的容器,送至医疗机构作基本检查。即使微量出血也能检查出来,一年大约检查一次。
从肛门插入内视镜,将肠道全部反映在银幕上检查。如果粪便潜血呈阳性当然不用说,如果是阴性,每三到五年还是要再检查一次才能安心。如果发现有病变会采取下来,透过组织检查确定诊断是良性还是恶性。即使是良性息肉,也有一○%转变为癌症的可能,若超过一公分以上,有很多医疗机构会当场切除。
医师会压受检者腹部,看是否有硬块或造成疼痛。
医生戴着手套用食指插入肛门,检查有无病变、位置在哪、病变大小等。 除此之外如果有必要,还有肛门镜检查、直肠镜检查、注肠造影检查、超音波内视镜检查、电脑断层摄影(CT)、核磁共振造影(MRI)、正子造影(PET)等。
大肠癌的治疗,一般以切除病变部位根治为目标。早期几乎不采取抗癌药物治疗或放射线治疗。从肛门插入内视镜作「内视镜切除」,或是在腹部开数个洞插入腹腔镜,实施「腹腔镜手术」等,随着技术进步,能治疗的疾病也增加了。跟开腹手术相比,对身体的负担比较小,尤其早期癌症若以内视镜切除,五年存活率接近100%。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,是可以治愈的疾病。
健走、游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,有活化免疫机能的效果,可让消灭刚成形癌细胞的免疫细胞──白血球中的巨噬细胞、嗜中性球、NK细胞机能更好。
消化动物性脂肪的酵素──胆汁酸,经肠道细菌分解形成「次级胆汁酸」;在肉类调理过程中烧焦的「异环胺」;火腿或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含有的「亚硝胺」,每一种都是致癌物质,尤其肉类会提高结肠癌的风险。另外,为了避免烧焦的情形,建议不要采用油炸、串烧等高温烹调方式,改用蒸、烫、煮等相较之下低温的烹调方式。
有报告指出,一天喝二百克以上牛乳的人,与不到五十克的人相比,大肠癌的发病机率减少了四○%。钙质的摄取以一天一千毫克(但是不要超过一五○○毫克)为目标。钙质与次级胆汁酸结合后会消除毒素,或是以离子的形态溶入血中,保持细胞代谢正常。维生素D是提高钙质吸收的营养素,与免疫机能的作用有很大关系。除了香菇与乳制品含有维生素D外,透过日光浴也能在皮肤中合成。
根据以男性为对象的研究资料,BMI值超过二十七的人或糖尿病高危险群,罹患大肠癌的机率也比较高。从近年来的研究已得知胰岛素的效果变差而且分泌过剩,将促进癌细胞增殖。
根据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多目的追踪研究指出,若以一天喝一合(约180毫升)日本酒的人为基准,大肠癌发病率若列为一,则喝一合以上不满二合的发病率是一.四、喝二合以上是二.一。酒精会刺激消化管黏膜,为解毒器官肝脏带来负担,妨碍排泄致癌物质。
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生素,能消除伤害基因的活性氧毒素,有抗氧化作用。
纵观以上数点,保持顺畅的通便习惯很重要。令人意外的是,并没有资料直接显示有便秘的人大肠癌发病率也比较高。不过,大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造粪便、排泄。经胃部负责消化,小肠吸收营养素后,食物的残渣在大肠内移动,透过一百多种细菌菌丛发酵、分解。从肠黏膜吸收水分,在S状结肠形成固体粪便,到直肠累积一定程度后送达肛门。
也就是说,改善便秘是维持肠道健康的根本。一旦便秘会增加肠道坏菌、使食物腐败产生恶性物质,引起肠黏膜发炎。要确实摄取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、会增加益菌的优酪乳或培养益菌的寡醣,促进肠道蠕动。
此外,让主司肠道蠕动的脑部自律神经安定也很重要。维生素B1或B5(泛酸)对于保持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效果很好。含B1的食物有猪肉、糙米、荞麦、大豆等,含B5的食物有沙丁鱼乾、牛肉、猪肉、鸡肺等,相当丰富。
我建议在睡前十分钟作腹式呼吸。仰卧并把手放在肚脐下方,彷佛要让肚子膨胀似地反覆慢慢深呼吸。让副交感神经活化,身心放松。对于压力性的便秘或腹泻也有疗效。完成后用手掌在肚脐附近以顺时钟方向按摩。对平日经常忽略的大肠,也轻柔地抚慰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