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01-04 11:52:24 作者:5hgehonl
很多地的新冠疫苗已经开启预约,可以在当地卫生局进行注射。目前主要是有三种疫苗全面生产,批准用于紧急使用。那么新冠疫苗打哪种更好呢。
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有数百家单位,主要集中在几条技术路线上,包括灭活疫苗、基因重组疫苗、载体疫苗(包括腺病毒载体、减毒流感病毒载体)、核酸疫苗(mRNA疫苗、DNA疫苗)。
这5条技术路线,不能简单说哪条技术路线更好,要评价一个疫苗,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它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、可及性、可负担性,这才是对一个疫苗的科学评价。
目前国内进行紧急接种的疫苗是新冠灭活疫苗,并无其他选择,且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何种工艺疫苗更好。
考虑到现有防疫需要,只要是出于防病的目的,任何工艺的疫苗对于非禁忌症人群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我国自 7 月份以来,已累计完成 100 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。
经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,我国新冠疫苗的接种人群 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。
接种任何疫苗,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。比如局部疼痛、红肿这些轻度不良反应,都是正常的。
官方也表示: 目前新冠疫苗只推荐高风险人群接种,普通人不一定要打。
比如,医护、海关、海外务工人员的感染风险肯定比普通人高;有心肺疾病的人群,发生危重症的概率也高,自然需要优先接种。
之所以这样规定,主要是因为国内疫情控制得很好,普通人感染的风险极低。
如果你只是普通上班族,也不会去高风险地区,那你可以等新冠疫苗正式上市再看看。
1、传统疫苗
传统疫苗,顾名思义,这类疫苗已经用了很久,咱们已经很有经验了。传统疫苗用整个病毒来制作,但是把病毒杀死或者减少活性,让它们保留病毒的所有抗原,既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来产生抗体,又不会引起感染。
A.灭活疫苗
灭活疫苗的制作相对简单。首先分离活病毒,再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病毒,下一步通过化学、加热或放射线等方法来杀死病毒,使其没有感染性。但是这些“尸体”上的蛋白壳仍然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,即还保持着病毒的免疫原性,这样候选疫苗就制备出来了。
这种疫苗,即处理过的病毒,打进人体后不会让人得病,但能产生抗体。现在好多疫苗就是这一类的,比如甲型肝炎疫苗、百白破疫苗。
灭活疫苗的优点是技术成熟,在临床上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,安全性有保障。同时,批量生产这种疫苗的设施早就存在,随时可以大规模制造疫苗。
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制作过程要用活病毒,有一定风险,比如美国曾有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灭活不过关而造成多人感染的事故。而且灭活可能对病毒的抗原有一定影响,所以要检测灭活后病毒的免疫原性。另外灭活疫苗成分比较复杂,可能引起不良反应。
现在中国紧急使用的国药集团和科兴中维疫苗都是灭活疫苗。
B.减毒活疫苗
制作减毒活疫苗需要先培养病毒很多代,慢慢挑选感染性低的病毒,测试它是安全的,再用来作为疫苗。这个疫苗的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培养筛选,目前还没有任何这类新冠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。
2、亚单位疫苗
亚单位疫苗比传统疫苗要精细一点。这个技术不用整个病毒,而是从病毒身上挑选最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性的那部分,来模仿全病毒制作疫苗。新冠的亚单位疫苗大多采用病毒外壳的一部分,比如刺突蛋白。
这种疫苗因为不含有病毒复制需要的核酸,不会导致感染,所以比传统疫苗更加安全。比如,早期的百日咳疫苗是灭活疫苗,它引起的副作用有点大,很多人不爱打。新一代的百日咳疫苗则采用亚单位技术,疫苗效果和传统疫苗类似,但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小很多,于是皆大欢喜。现在,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,用微生物(比如酵母菌)迅速合成大量病毒蛋白,这就是重组蛋白疫苗。比如咱们熟悉的乙型肝炎疫苗,就是只用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。
不过亚单位疫苗也有缺点,就是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有时不够强烈,所以科学家常常要加一个疫苗小助手(佐剂)来帮它一点忙。但是带有佐剂的亚单位疫苗也会导致比较明显的副作用,比如注射部位疼痛、发烧等,典型例子有带状疱疹疫苗。
安徽智飞/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,正在临床三期试验中。
3、核酸疫苗
核酸疫苗比亚单位疫苗又更进一步,直接用病毒芯子里的核酸(基因)。
核酸本身是不能刺激免疫反应的,必须先被翻译成蛋白。病毒基因被送入人体后,把人体细胞当成小工厂,生产出病毒蛋白,起到模仿病毒的作用,即成了疫苗。
开发核酸疫苗不需要活病毒,因而接种者没有被新冠传染的可能,同时科学家可以快速研发疫苗,大量生产也相对容易。
这次中国科学家飞快地测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,并于2020年1月11日上载到公共网站上,使得各国的科学家立刻可以开始研发,为疫苗成功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时间。
核酸疫苗又分为两大类:重组载体疫苗和DNA/RNA疫苗。
A.重组载体疫苗
重组载体疫苗是科学家巧妙地使用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,插入新冠病毒的基因,来制成疫苗。常用的载体是原来可以引起轻微感冒的腺病毒,但这些腺病毒的复制基因已被删除,就不会引起感冒。重组载体疫苗已有成功先例,欧盟今年批准了一款腺病毒的埃博拉病毒疫苗。
但是,这类疫苗也有潜在的问题。因为腺病毒是常见病毒,有的人以前感染过这种腺病毒,身体里可能已经有了抗体,有可能对载体产生抵抗。牛津大学/阿斯利康的疫苗则用了猩猩的腺病毒作为载体,可以减少人体有预先抗体的可能性。
现在中国紧急使用的军科院陈薇团队/康希诺生物疫苗即腺病毒疫苗。牛津大学/阿斯利康公司的腺病毒疫苗在临床三期试验中,初步显示有平均70%的保护效果。
B.DNA/RNA疫苗
目前最尖端的疫苗技术是将DNA或mRNA直接传送到细胞里。三期试验中,BioNTech与辉瑞合作以及莫德纳Moderna的信使RNA疫苗都有94%以上的保护作用,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此种疫苗。它有几个特点:
信使RNA疫苗只是采用了刺突蛋白的一段基因,没有复制功能,所以没有病毒的传染性。
同时,信使RNA根本不进入细胞核,在细胞浆里就完成了翻译蛋白的任务,所以它也没有不小心被组合进人体基因的可能性。制作信使RNA疫苗既不需要拿到病毒,也不需要培养大量病毒,所以研发速度很快。
长期以来,信使RNA疫苗的研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,一是信使RNA很娇弱,到了体内之后很快被降解;二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它送入人体细胞内。
科学家发明了给信使RNA进行修饰和优化的方法,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。同时,科学家又把信使RNA包在纳米脂质微粒中,用这个方法把它送到体内。信使RNA疫苗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,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前没有一个上市的成功产品。但过去20年来,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对其他冠状病毒(SARS和MERS)疫苗的研究,为这次研发新冠疫苗奠定了基础。就像老话说的,“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”。
信使RNA疫苗也有几点不足
首先这类疫苗的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。
其次,信使RNA疫苗外面包裹的脂质颗粒像黄油一样,在室温下会融化,需要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或零下7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,给运输和分发造成了很大的限制。
再者,由于脂质微粒的特性,打这类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比较大,如局部疼痛、全身疲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