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5-12-16 10:24:45 作者:lj
宝贝口中长出的第一颗小小乳牙,常常让新手爸妈们惊喜不已,乳牙除了用来咀嚼之外,还具有帮助发音、美观与给予恒牙长出时的空间等多项重要功能!但幼儿因为牙齿珐琅质层还不是很坚固,加上夜奶与需要照顾者帮助清洁口腔等多项因素,一不小心,就会有蛀牙的可能!想要孩子有一口好牙,就要从好好照顾乳牙开始做起。
每个婴幼儿乳牙生长的时间,各有不同,一般来说,大概在5?6个月大时,就会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,大多为下颚门牙,接着侧门牙、犬齿、第一臼齿、第二臼齿,乳牙上下左右对称,一共20颗,约一岁半左右,所有乳牙都会长出。到了近6岁,乳牙的第二臼齿后方就会长出恒牙的第一大臼齿,同时,照着门牙、侧门牙、犬齿等顺序,小宝贝也开始进行换牙;到了12岁时,乳牙全部更换完毕,同时恒牙第二大臼齿也跟着长出。
维持恒牙空间需靠乳牙,乳牙掉了,以后还会再长出恒齿,那么究竟乳牙有蛀牙时,需不需要进行治疗呢?爸比妈咪可别小看了小小的乳牙,其实它的功能非常多唷!乳牙除了帮助幼童吃东西时进行咀嚼,以及整体脸部的美观之外,前面4颗乳牙更是孩子在学说话时,发音清楚的重要角色之一!北持牙医诊所张绮舫医师表示,孩子的颚骨发展跟牙齿有密切的关系,若没有了牙齿,通常牙弓与颚骨发展也会较弱,因此,在照顾乳牙方面,家长不可不慎。
此外,乳牙在换牙阶段,还具有维持未来恒牙萌出空间的卡位功能,因为每一颗乳牙下方大多都有一颗后继齿,也就是所谓的「成人齿」,若是乳牙蛀牙导致牙齿过早脱落,旁边建康的乳牙因为没有支撑便很容易会长歪,因而挤压到恒齿萌出的空间,就会提高将来成人齿长出时凌乱的可能性。还有一种状况,就是如果乳牙发炎的太严重,会影响到恒牙牙胚,也有可能造成之后恒牙表面的发育缺陷。因此,当乳牙有蛀牙,一定要赶紧请专业医师诊断治疗,切勿拖延。
张绮舫医师表示,乳牙或恒牙缺牙,多为基因和机率问题,父母牙齿数量正常,不代表孩子不会缺牙,且缺少的大多为第二小臼齿和上下颚侧门牙,在门诊当中透过X光就可检查出恒牙是否缺少;当确定恒牙缺损时,只要不是犬齿或第一大臼齿,这类重要的牙齿,不一定需要补牙或矫正,因为有时孩子的牙弓拥挤,缺牙却刚刚好使牙齿多了点空间,加上换牙时嘴唇与舌头也有帮助牙齿归位的功能,所以会建议等孩子恒牙全部长齐后再做进一步的判定。
当恒牙冒出头,结果乳牙却迟迟不肯脱落时,此时会建议拔除已经没有功能的乳牙,因为如果乳牙与恒牙同时存在于口腔,乳牙等于占掉一个位置空间,容易使得刚长出的恒牙齿列凌乱,此外,也容易导致清洁不完全。
习惯含奶水或其他液态食品入睡最易造成,9个月大的小宝,不久前才刚开始长出乳牙,晚上妈咪总是习惯让他喝奶奶入睡,结果,原本小小的白色乳牙上竟然带点黑黑黄黄的颜色,爸比妈咪觉得奇怪,于是带小宝去儿童牙医诊所询问,才知道小宝已经是「奶瓶型龋齿」,经过医师的检查,连长出来没多久的上面2颗小门牙,也需要进行根管治疗,也就是俗称的抽神经。医生说,还好父母发现的早,不然等到蛀牙情况更严重时,细菌可能扩散到颚骨造成齿槽骨里面发炎,严重的话会导致蜂窝性组织炎,甚至未来的恒牙发育也会受到影响。
中国安医院儿童牙科林君鸿医师指出,婴幼儿习惯含着整瓶奶水,常使用奶嘴或者是其他含糖饮品入睡,容易导致「奶瓶性龋齿」。由于婴幼儿含着奶瓶睡着,此时口中唾液分泌减少,长时间高浓度奶水浸泡在牙齿表面上,型成细菌温床并产生酸性分泌物,若是时间拉长,导致牙齿严重蛀蚀。
张绮舫医师表示,当孩子用吸吮的方式喝奶时,舌头会挡住下颚的牙齿,而上颚的牙齿就较常接触到母乳或牛奶,特别喜欢在睡前喝奶睡觉的宝贝,奶中的乳醣就容易形成一层黏黏的牙菌斑沾住乳牙。
奶瓶性龋齿常见于婴幼儿,且好发在上颚前齿,因为孩子保护牙齿的珐琅质还没有很坚固,口水中不只有矿物质会钙化珐琅质,刚长出来的牙齿也还没习惯口腔里的菌种,还有食物中的乳醣等问题,都会酸蚀珐琅质,最后变成蛀牙,尤其刚刚长出来的牙齿最容易蛀掉。
奶瓶性龋齿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细菌感染,这样的情况最常发生于爸比妈咪喜欢亲吻孩子表示亲密,此时,口水中的变形链球菌,就会传染给孩子,尤其当婴儿长出第一颗乳牙时,细菌就已经开始会有机会在牙齿表面上繁殖。张绮舫医师再三提醒,幼儿与成人口腔内的菌种不同,有时长辈们喜爱透过亲吻孩子表达关心,或是用口咀嚼食物,再将食物喂幼童,都有可能会传染细菌,导致幼儿蛀牙。
林君鸿医师说,奶瓶型龋齿还分为轻度与重度,严重的奶瓶型龋齿如果是单侧,会使孩子变得只依靠另一侧牙齿,久而久之会对颜面造成影响。前牙变黑甚至蛀光,不但会影响幼儿外观,说话时容易漏风,影响人际关系;最严重的状况还会让抵抗力较差的幼儿产生蜂窝性组织炎,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,不可不慎!
林君鸿医师表示,在幼儿未长出第一颗乳牙,以及还未教会孩子自己刷牙之前,爸妈都应该要为孩子彻底进行口腔清洁,用纱布巾沾可饮用的水之后,伸入孩子口腔,帮孩子进行牙龈、舌头清洁,这么做除了保持孩子的口腔卫生之外,也等于是让孩子慢慢养成与适应口腔清洁的习惯;再来,就是要改正错误的喂食习惯,切勿让孩子习惯含着有奶水的奶瓶入睡,或是让孩子长时间含着有奶水的奶瓶在口中进行安抚。
通常乳牙萌发时,牙齿跟牙齿间的缝隙大一些其实满好的,因为未来恒牙萌出时,通常所需要的位置会比宝宝的乳牙更大,因此,乳牙太整齐反而可能造成恒牙位置不足;然而若是孩子将来长出恒牙长后,牙齿与牙齿间仍有很大的缝隙,就要视个别状,家长可与专业医师讨论,是否要为孩子进行齿列矫正。
若是孩子蛀牙太深,最常进行的就是根管治疗,清理内部,也就是俗称的抽神经。张绮舫医师指出,抽过神经的牙齿就好像没有生命的竹子,牙齿质地会变得非常脆弱,很容易在进行咀嚼时崩裂开来,但因为又希望维持牙齿的空间与功能,让将来的恒齿能够顺利长出,所以一般会建议在治疗后的牙齿上装上不锈钢牙套,目的是希望保护孩子的牙齿,防止牙齿崩裂或旁边的乳牙倾斜歪倒,跑错位置,占了原本应该是恒齿正常萌出的空间。
「通常牙神经烂在牙里面的时候,牙龈旁有可能会先出现脓包,这其实是身体的一个机制,透过廔管将牙齿内的发炎压力释放出来,此时,感染的因素有可能是蛀牙、补牙没清洁乾净、牙内仍细菌,也有可能是补牙之后牙齿神经受到补牙物质的刺激而发炎了。」张绮舫医师说。
要提醒爸爸妈妈特别注意的是,倘若此时的发炎状况无法改善,有可能会导致蜂窝性组织炎,出现发烧反应,治疗方法为使用抗生素。由于蜂窝性组织炎会有致命的可能,因此,若平日从外观上发现孩子脸颊出现热热肿肿的情形,最好就要提高警觉,带孩子看牙医,因为有可能是孩子的牙齿已经出现状况。
有些孩子的用餐习惯不佳,吃饭时经常不专心、挑食,常常把菜饭含在口中,久久都不吞下去,边嬉闹边吃饭,将吃饭时间拖得过长,这些行为其实都会让食物中的醣类或其他物质发酵,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产生酸,造成牙齿脱钙,这时牙齿可能会变的特别白或是有咖啡色覆着,代表牙齿的硬度已经软化,是早期蛀牙的警讯。
在欧美国家的饮用水中,会添加氟化物,原因在于当饮用者的口水中有氟时,氟会与牙齿中的钙交换,强化珐琅质,让牙齿更坚固。因此许多家长也会让孩子吃氟锭,来达到牙齿抗酸防蛀的效果。目前卫生福利部提供6岁以下幼童每半年免费牙齿涂氟服务,以及国小学童使用含氟漱口水,但是,医师们皆提醒,氟化物是一种辅助,会随着时间慢慢耗损,需不断的加强,最重要还是要将口腔清洁彻底,才是防蛀牙的不二法门。
「氟化物可以治疗蛀牙」是个错误的迷思,氟化物的功能是在于增强牙齿硬度,因此,若是牙齿已经蛀掉了,就必需先将蛀牙治疗好后,再涂氟化物或吃氟锭来强化牙齿硬度。
若是发现宝贝乳牙或恒牙有蛀牙情形时,就要赶紧就医及早治疗,并从小建立孩童少吃甜食、餐后要刷牙、刷牙后二餐之间就不要再进食的良好习惯。在饮食方面除了饮食要均衡,爸爸妈妈在为孩子准备食物时,要注意少吃含糖、易蛀牙的食物,像是糖果、饼乾等,多以蔬果类等代替。并且在两餐中间不要给予零食,一方面对口腔不卫生,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下一餐的食慾,尤其像是黏性太强的糖果,容易附着在牙齿上,容易造成牙齿酸蚀。
若真的偶尔想要吃一下较甜的小点心,可以尽量控制在三餐前后吃,此外,爸爸妈妈应教导孩子吃完食物就要刷牙的观念;「吃完东西立即刷牙才不会让食物发酵后一直黏在牙齿上,就好像菜汤滴在桌面上一直没擦掉,等到晚上再擦就会变得黏黏的,其实,不容易清除乾净。」张绮舫医师说。
0~6个月的宝宝在进食后、吃完奶后,应马上清洁口腔,可使用湿纱棉布或牙刷,清洁牙床或牙齿内外侧。6~18个月乳臼齿萌发前,可用矽胶指套清洁前牙,当乳臼齿萌发后,则应使用牙刷;清洁牙齿时,可让孩子躺下,头部放置在家长腿上,家长由上往下可观查整个口腔,了解是否有蛀牙并进行牙齿的清洁,这时期先不需要使用牙膏,只需要使用牙刷清洁牙齿内、外面及咬合面即可。若牙缝较小或是二齿并排紧密,则可使用牙线清除夹在牙缝内的食物。
这时孩子已经有抓握与模仿的能力,也喜欢跟着其他人做动作,爸爸妈妈可以在这个阶段,帮孩子准备他们自己的专属小牙刷,让他们学习大人刷牙的动作,一开始可能刷不好,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让孩子慢慢熟悉与建立起刷牙习惯,在未来也较不会产生排斥感。
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尽相同,当孩子越来越能够听得懂爸爸妈妈的指令时,就可开始教导孩子使用水平式前后刷牙方式,父母可以一边念口诀,一边带领孩子刷牙,如:「刷牙要刷上面、下面、左边、右边、内侧、外侧,都要刷。」让孩子明白刷牙时的程序。
此外,可以教导孩子使用牙线清除牙缝食物残渣,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及兴趣。学龄前的孩子手部动作还未非常协调,清洁牙腔需要更精细的动作,因此仍需家长帮忙,即使孩子慢慢可以自己刷了,也可以让孩子自已练习刷,但大人再帮他刷一次。
进入小一后,一般孩子都可以自己刷牙了,但是,家长仍需帮助检查,刚开始,在孩子刷完牙后可利用牙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,若有刷不乾净的地方,牙齿上会有红色区块,再请孩子将红色的地方刷掉,帮助孩子一步步做好口腔保健。
约在6岁左右,孩子会长出第一颗恒牙,也就是第一大臼齿,这颗最早长出来的臼齿中央有很深的隙缝,透过显微镜观查有些甚至有内凹的沟纹,极容易因为细菌的堆积刷不到或刷不乾净,而成为口腔中蛀牙率极高的的牙齿,使用窝沟封填剂将牙齿沟隙与牙齿产生紧密的结合,表面变得较为平整,洁牙时较容易将堆积在牙齿表面物质清除,有效防止蛀牙。
除了第一大臼齿之外,侧门牙内侧也就是颚侧面,有些人也会有窝沟,也可进行封填。若是孩子已经做过窝沟封填,父母仍需带学童定期检查,填补后是否有掉落,医师提醒,很多父母都不清楚,目前政府已补助进入国小1年级就读的孩童可以免费施作「恒牙第一大臼齿窝沟封填」唷!但若已经蛀牙仍需先治疗才能进行封填。
避免错误威胁或夸大哄骗,常常看见孩子们在牙科大哭大闹,或是一听到要去看牙医,就心生恐惧,哭着拼命摇头直说:「不要!不要!」林君鸿医师提醒,爸爸妈妈在还没有带孩子进到诊所看牙前,应先有所准备,才能够让孩子成功进行牙齿检查或治疗。爸妈不应使用物质引诱或交换的手段让孩子去看牙医,例如,「乖,我们去给牙医伯伯看一下就好,看完妈咪就买糖给你吃。」这样无法让孩子真正学习到口腔照顾是他自己的责任;此外,也应避免哄骗孩子,例如,「看牙齿一点也不痛,而且只要一下下。」应该告知孩子,医生要检查过后才会知道状况是怎么样;最后,平日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大自己或他人看牙齿的负面经验,加深孩子恐惧,甚至不该以「看牙医」当做恐吓孩子的手段,例如,「看牙医很恐怖,你不好好让爸爸妈妈刷牙,最后就会去看牙医罗!」「你再不乖乖吃饭、好好刷牙,就要带你去看牙医了!」
等到真正带着孩子进到诊所或医院让牙医师检查或治疗时,爸爸妈妈也应在旁陪伴,或与牙医师紧密配合,以循序渐进的方式,让孩子知道,无论是进行牙齿检查或治疗,都是为了让他健康;无论孩子是否哭闹,等到检查或治疗结束后,爸爸妈妈也可以真心给予口头上的称赞,而非物质的鼓励。
4岁以上的孩子,大都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沟通,但对于4岁以下,理解能力还未成熟的孩子,在临床上较常采用强制治疗或镇定麻醉等方法,所谓的强制治疗是使用束具将孩子固定住,避免身体的激烈晃动而造成伤害。
儿童牙科主要的治疗对像就是儿童,相较之下,医师们较了解儿童行为与心理,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愿意接受检查或治疗,对于儿童较常发生的口腔问题也较了解熟悉,例如,蛀牙、牙齿发育异常等。除了提供整体性的诊治计画之外,也会提供给爸爸妈妈与孩子正确的口腔卫生需知与教育等。
婴幼儿只要一长牙,爸爸妈妈就可以用刷头比较小的软毛牙刷沾水来协助清洁牙齿,同时,也可带至牙医诊所进行检查、清洁,或是涂氟。
嘴巴里住着名叫蛀牙菌的细菌。他们最喜欢黏在牙齿上的食物渣渣。细菌吃了食物残渣,排出黏答答的东西,黏在牙齿上。黏答答的东西,会侵蚀牙齿。牙齿被蛀牙菌侵蚀出洞洞,就形成蛀